Enchiridium japonicum Kato, 1943
1943年Kato於台灣發表的新種,一直以來本地都無其他正式報告,但其實台灣南北礁岩海域都有採集記錄。Poulter (1975) 報告發現於1961年夏威夷的四件標本,則是世界上第二次的記錄,可見海洋生物即使是常見種,還是很容易被忽視不見,特別是當海扁蟲似乎還沒有重大價值的時候。
很抱歉的一點是,我在寫作台灣多岐腸目海扁蟲時 (P. 53),尚未深入研究本種,以至於放置於錯誤的亞目(Acotylea),這真的是無法挽回的疏失!
回到生物老師的野生物筆記
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
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
Paraplanocera oligoglena
Paraplanocera oligoglena (Schmarda, 1859) 網平扁蟲
分布:東北角、墾丁、綠島等海邊礁岩潮間帶,攝食小型貝類
採集的活體意外產下卵團,用顯微鏡觀察卵的發育,就在浮游幼蟲即將離去之前,我自己忍不住的叫出 "加油!"
回到生物老師的野生物筆記
分布:東北角、墾丁、綠島等海邊礁岩潮間帶,攝食小型貝類
採集的活體意外產下卵團,用顯微鏡觀察卵的發育,就在浮游幼蟲即將離去之前,我自己忍不住的叫出 "加油!"
回到生物老師的野生物筆記
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
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
Ilyella gigas
但是郭世杰老師更新的發現是,下面這張相片也是同種@@喔:這也太黑了吧!? 這一切都靠分子證據鑑定出來的呢! 我很興奮的打電話給阿智,分享這個發現...結果阿智說:我不是早就告訴你了嗎!!!
回到生物老師的野生物筆記
2016年9月5日 星期一
Pseudoceros ferrugineus
Faubel, 1984 將 1959 Hyman發表的本種,修改成 Pseudobiceros ferrugineus , 但並未指出或說明他的理由,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錯誤,分類學家除了可以提出反證之外,就是在論述中把原先 Pseudoceros ferrugineus Hyman, 1959 改成為 Pseudobiceros ferrugineus (Hyman, 1959)。將來也許有台灣的學者想論證,可以多前往蘭嶼進行研究,就我所知藍嶼的族群量尚多,有機會可以指出這個錯誤。
且難能可貴的是,藍嶼在與世無爭的環境下,仍然保有許多珍貴的動植物資源呢! 我忽然想起我第一年導師班的達悟族學生,民宿老闆想幫我連絡看看這位美女,但我說她應該搬到台灣了吧!? 民宿老闆若有所思的說,去台灣做大生意啊!? 還是回來蘭嶼好啊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